游客发表

皮肤图鉴 | JIN004司马昭

发帖时间:2024-04-28 11:20:17

皮肤图鉴 | JIN004司马昭

秣马厉兵,皮肤筹伐不臣!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皮肤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马昭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皮肤三国时期曹魏权臣,马昭西晋王朝的皮肤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马昭晋景帝司马师之弟、皮肤晋武帝司马炎之父。马昭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皮肤多有战功。马昭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皮肤封新城乡侯。马昭正元二年(255年),皮肤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五,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皇帝,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按司马懿的原计划,司马昭的任务只是给他哥生个好儿子(司马攸)。然后学他叔司马孚,给大哥打辅助。万没料到司马师早逝,昭只得硬着头皮从备胎转正。

你说司马昭能力不及父兄,那是毋庸置疑。他不是没有捅过篓子(当街杀曹髦),但每次都因为运气忒好躲过大劫。但你说他全无能力,也说不过去,他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只能说司马昭属于那种中规中矩型的领导人,和他哥司马师那种天纵奇才比那你是欺负他,可是和曹丕比他起码靠谱

为啥拿他和曹丕比? 须知司马昭虽然能力平庸,但有个大优点就是听人劝(吉姆哈克表示很赞),所以他在淮南三叛中好几次作死立刻就被属下给规避了。

淮南三叛,这场三国时期投入兵力最多的战争,纯粹是场比烂的狗子互咬。司马昭的军事能力其实还不如诸葛诞,纯粹靠坐稳中央+人才济济,举全国之力抵寿春一隅之地,才用大体量耗死了诸葛诞。

首先,司马昭蠢在春夏时节进攻寿春,居然都不知道淮南的梅雨季节会坑死北方军。然而司马昭此次征战,整整十个月滴雨未下,老天爷让他幸运的弥补了战略失误。

其次,最作死的行为来了,司马昭怕文钦援军会翻过八公山,居然命令好不容易将诸葛诞围困在寿春的王基把大军调往八公山北山。要知道,王基作为先头部队,是冒着可能被诸葛诞消灭的风险才把防线部署好的。如果把包围圈撤掉,东吴和诸葛诞里应外合,王基就要被包饺子了!诸葛诞和文钦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一旦让两人看出破绽,司马昭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亏得王基陈明利害,据理力争,司马昭才取消了自己的瞎指挥。

第三,寿春已平,司马昭又觉得自己行了。他想利用东吴降将招抚他们在江东的家属和部曲,好一鼓作气,荡平东吴。关键时刻,又是王基给领导踩刹车: 当年诸葛恪赢了东兴之战想乘势收复合肥,结果大败于新城。姜维洮西大捷,隔年却在段谷被打残。见好就收,否则刚到手的胜利果实又没了。司马昭还算听话,魏国这才全身而退。

同样是二代,曹丕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听人劝,说难听点就是人菜瘾还大! 二骨仔孟达献城投降,司马懿和刘晔都说不要相信这等小人,但曹丕不听。后来诸葛亮北伐前夕,孟达果然再次献城东三郡反水。

最可惜的一次是夷陵之战,那是曹魏提前半个世纪统一华夏的最后一次机会,也是曹操等了一辈子都没等来的机遇。刘晔当时就劝曹丕,趁孙权投诚赶紧吞吴。结果曹丕不听,还傻乎乎的给了孙权吴王的头衔,让孙将军直接咸鱼跳龙门,离皇帝只差一步,还合法化了孙权在江南的统治。简直是给敌方送助攻的猪队友。

等发现被大魏吴王耍了,又不听刘晔和贾诩之言,不愿养精蓄锐,积攒国力,而是一怒而攻吴,结果空耗国力,徒劳无功。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要是他泉下有知他儿子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估计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司马昭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比较擅长攻心战术,这点倒是得了他老爹的真传。相比之下,他哥擅长威权压人。淮南三叛中,他大度的赦免了间接害死他哥的文鸯、文虎兄弟,还加封他们为关内侯。这极大的瓦解了寿春的士气。

寿春城破后,司马昭也没有像白起,项羽和曹操那样坑杀降卒,而是把一万多名东吴降卒迁徙到三河,给予他们食品医药。这些都为他儿子司马炎灭吴做了很好的舆论铺垫。

治国上,司马昭也能在平蜀后:

“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劝募蜀人能内移者,给廪二年,复除二岁”

并逐步废除曹操时代税收极其严苛的屯田制:

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

后来以身殉国的东吴末代丞相张悌就表示:

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仗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

老实说,和骄奢淫逸的曹爽相比,司马家族已经是当时中原百姓更好的选择了。假如没有后来弑君事件的发生,司马昭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会很差。他哥已经把朝内所有潜在反对派都清干净了,他这点能耐按部就班本来是没问题的。

但是! 但是! 但是! 曹髦之死,一下子就凸显出了司马昭能力的短板。一个20岁孩子的突发事件,差点把司马家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曹操当年牛逼吧?被汉献帝狠狠整过吧!可别说杀汉献帝,他连废立之举都没动过,为啥?因为曹操知道,他现在维护天子的尊严,就是在维护他后代子孙的尊严。将来他的孙子辈当皇帝,权臣再胡闹也不敢弑君啊!

而昭哥就牛逼了,不仅杀皇帝,还敢当着老百姓们的面一刀捅死皇帝。啊这! 你要杀,你大可换掉曹髦的宫禁侍卫,下毒搞暗杀都比这个强啊!可见司马昭这人机变不足,不适合应对突发事件,只要身边没了智囊马上效力打折

杀皇帝这件事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它不仅导致西晋的迅速败亡,还让强者为王成为天下共识,忠君爱国不再是主旋律。人人失去了敬畏,失去了对君主对国家的尊重,打破了底线,结果乱世就无休止的成了进行时。司马昭这个光明磊落到路人皆知的耿直汉子也从此成了野心家和权臣的代名词

这事如果放司马师身上,我百分百相信他绝不会办砸,哪怕二次废帝也不至于把曹髦逼到这一步。司马孚更不用说了,曹髦死的当天身体力行去哭丧,戏演得十足,自己的公关做的一级棒。只剩下昭哥一个人尴尬到连陈泰都不想理他。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曹髦的死打断了司马昭想要封晋公,晋王,加九锡,称帝的步伐。司马昭必须兵行险招,灭蜀立功来改朝换代。不然以他儿子的威望和能力,更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反而被夷灭三族的可能性更大(虽然最后还是被灭族了)。

然而,老天爷真的是全方面的在帮司马家。恰巧此时,姜维被蜀汉朝野排挤,带领重兵驻守沓中。司马昭乘汉中空虚一举吃下阳平关。然后邓艾又从剑阁出奇兵,仅用三个月就荡平了巴蜀。司马昭在渡过人生的最大政治危机后,封王建国,狗带了。

那子上的人生告诉我们啥道理呢?第一,你菜可以,但要有自知之明,懂得听人劝;第二,碰上突发事件,你得脑子清醒了再做决断;第三,你要有个好哥哥,还得死的时间恰到好处。

总之: 司马师搞事,除了自己老爹没人知道;司马昭搞事,路人皆知。









待补




司马三代,一梦成空。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